陜西農村網 > 一線傳真

                                          基層見聞 | 相宇波:頂天寺上等花開

                                          作者:賴雅芬

                                          相宇波的心里一直有一個夢,一個關于“野蘋果”的夢。

                                          坐在頂天寺的山崖邊,看著對面群山巍峨,綿延起伏;望著身后青翠滿園,山花爛漫……相宇波掏出手機,定格下了這一瞬間的美。

                                          在禮泉縣叱干鎮海拔1200米的朝陽山上,以前有座名為“頂天寺”的寺廟。后來,當地人為了簡單,就把山附近的地方統一稱作“頂天寺”。相宇波的4畝“野生”蘋果園就在山頂,天生隨性的他不愿多想,干脆也給自己的“野蘋果”冠了個“頂天寺”的招牌。

                                          4月21日,頂天寺云山霧繞,一片寧靜。距離第一朵蘋果花開,剛好過去了10天。相宇波穿梭在園中,透過樹葉間灑下來的陽光,努力地想從已經凋謝的花朵里找尋出來年的希望。

                                          那是4月11日的清晨,靠近山邊的一棵蘋果樹上,開出了一朵小花,粉里透白、嬌嬌嫩嫩地掛在枝頭。彼時,已經知命之年的相宇波站在樹下,欣喜得像個孩子。

                                          2021年的低溫、寡照和多雨天氣,讓這片園子遭受了“滅頂之災”,也讓相宇波的“野蘋果夢”碎了一地。盡管蘋果樹自然栽培經歷過多次失敗,可是看到往年盛花期粉白一片的果園今年只稀稀拉拉地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花時,他還是難受了好幾天。

                                          “今年沒花,不出乎意料。有機農業這條路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這一帶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多,出現這些問題很常見?!?7年來與大山為伴,相宇波已見慣了一切,也看開了一切。唯有這片園子,是始終縈繞在他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執念”。

                                          早年從日本游學回來后,相宇波就迷上了有機栽培技術。2005年,他在頂天寺搭建了一個窩棚,把以前栽植的幾畝老園子當作實驗田,一心搞起了蘋果樹生態種植管理和雜交育種工作。

                                          不上肥、不除草、不按常規技術修剪……頭幾年相宇波的果園雜草叢生、產量低下,果子雖然口感好,含糖量可達18%,但銷路卻一直打不開。后來有了經驗,他慢慢摸索出了通過果園種草的多樣性來改變果子質量、通過觀察地溫和葉溫來預防霜凍天氣的果樹管理規律。就這樣邊學邊做、邊做邊改,幾年后他的蘋果竟“闖”出了一片市場。

                                          “正常年景一畝地能產兩三千顆果子,產量1000斤左右。商品果批發價每顆4元,到了零售端,只有9顆蘋果的禮盒裝能賣到118元?!毕嘤畈ㄕf,他的蘋果論個賣,不靠“顏值”靠“內涵”。

                                          今年蘋果樹花量少,清閑下來的他經常站在崖邊,對著遠處的風景出神;或是不停地在園子里轉悠,一棵樹一棵樹地仔細觀察。

                                          他還是期待著眼前的這片果園,每年都能花開蔥郁。

                                          本報記者 賴雅芬

                                          (責編:劉鶴)

                                          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