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 ——習近平
(視頻制作:許奧博)
枝繁葉茂的果樹下,忙碌的身影在花叢簇擁間來回穿梭;蒼翠欲滴的茶園里,靈巧的手指在茶樹尖輕輕舞動;整齊劃一的大棚內,成熟的果蔬散發出誘人的清香;功能齊全的圈舍中,活蹦亂跳的牛羊膘肥體壯……承載著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夢想的優勢特色產業在三秦大地繁榮興旺。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強調“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倳浀闹匾甘揪?,是陜西農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牢記囑托,砥礪奮進。
陜西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堅持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定位,謀劃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著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布局了一批主導產業,認定了15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引領全省特色產業集聚式發展;圍繞9條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組建了一批“鏈主”團隊,以“鏈長制”牽引全產業鏈發展;實施了一批融合項目,成功創建3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3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產業集群和25個產業強鎮;每年組織近2000家企業參加200余場次展銷活動,區域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產銷兩旺,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三秦大地,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春色滿園: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發展如火如荼;蘋果、獼猴桃、甜瓜、茶葉、木耳、核桃、紅棗、羊乳產品等富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陜西農產品走紅全國,“老陜”味道萬里飄香。
鎮巴縣集中連片的茶園。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我們要等到甜瓜熟透再采摘,不能為了趕早上市提前采摘,一定要保證質量,維護我們來之不易的品牌信譽?!?月16日,位于西安市閻良區關山街道關山村的西安幸福園果蔬專業合作社會議室里坐滿了人,合作社理事長楊建朋召集種植戶與電商營銷者、外地采購員商討對接甜瓜銷售事宜?!霸儆腥奶炀涂梢圆烧鸸狭?,今天溝通一下,讓大伙心中有數、有序采摘,與客戶精準對接,力爭實現優質優價?!睏罱ㄅ笳f。
楊建朋是一名很有想法的新型職業農民。2016年,他成立西安幸福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大棚種植規模從2畝起步發展到現在的300余畝,社員28戶。合作社主要以甜瓜新品種引進試種、甜瓜育苗、高品質甜瓜種植及銷售為主?!稗r業生產要把土壤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睏罱ㄅ笳f,“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合作社制定了嚴格的生產規程,全部采用有機肥、生物菌肥,連除草劑都不用。我們生產的高品質甜瓜不僅全省有名,而且遠銷北上廣、東北等地,覆蓋了大半個中國?!?/p>
雷曉玲是西安幸福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老社員。她家有4座大棚,春秋兩季甜瓜、一季蔬菜倒茬種植,每年純收入20萬元以上。她說,設施甜瓜甜了大眾,富了百姓。
閻良區早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設施甜瓜,經過多年的種植實踐,積累了豐富的作務經驗,創新推廣先進栽培技術。截至目前,全區設施甜瓜種植面積穩定在6.5萬畝,總產量突破20萬噸,年產值約7億元。
“科技、環境、設施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賦予閻良甜瓜‘上市早、甜度高、口感好、耐儲運’等特點?!遍惲紖^農業農村和林業局副局長盧平平說,閻良甜瓜近年來產銷兩旺,種植效益持續提高。這個“甜蜜產業”已經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幸福產業。
從靠天吃飯到旱澇保收,陜西始終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強力推進。
按照“省級做板塊,市縣擴規?!钡乃悸?,全省加大資金與技術扶持力度。每年列支近2億元,大力支持以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設施農業快速擴張,并已形成榆林北部冷涼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關中東部瓜果區、西咸都市農業區、陜南食用菌五大設施農業板塊,產業聚集效應逐步增強。
截至2021年底,全省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371萬畝,總產量1191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1070億元,穩居西北首位。定邊的大棚辣椒、閻良的大棚甜瓜、大荔的大棚冬棗、柞水的大棚木耳、秦漢新城的大棚花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設施農業,成為響當當的品牌產業。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削皮、切口、插芽、包扎……4月17日上午,在周至縣馬召鎮紀家村集中連片的獼猴桃園內,周至縣獼猴桃種植協會會長金恒斌正在指導農戶進行展葉期嫁接?!捌贩N改良是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步,修剪、授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每個環節必須實行精細化管理,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成?!苯鸷惚笫殖值镀?,邊嫻熟地將一個個新芽嫁接在枝頭邊說,“早熟品種‘翠香’果肉翠綠、口感香甜,深受消費者歡迎,所以我們根據市場導向更新了獼猴桃品種?!?/p>
62歲的金恒斌種植獼猴桃近30年,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加之他為人公道、樂于助人,2014年被推選為周至縣獼猴桃種植協會會長。他積極組織廣大種植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還建起花粉生產加工企業。
“過去授粉不均勻、產量低,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現在全部采用機械提取花粉,再用授粉槍精準為雌樹授粉,保質保量,年年豐產?!苯鸷惚髮ΛJ猴桃產業充滿信心,他說,“周至是‘中國獼猴桃之鄉’,2021年,周至獼猴桃品牌價值達到58.28億元,穩居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獼猴桃類第一位。只要我們生產出優質獼猴桃,再多也不愁賣?!?/p>
周至縣南依秦嶺,北臨渭水,是世界公認的獼猴桃最佳優生區。20世紀70年代末,周至縣開始試驗種植獼猴桃,截至目前,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43萬畝,年產鮮果53萬噸,總產值過58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獼猴桃生產基地。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周至縣形成了‘單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掛果、生物防治’四大技術,推動獼猴桃優果率達90%以上?!敝苤量h特色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宣傳營銷科科長張昭說,周至縣自主培育出“翠香”“瑞玉”“金?!钡榷鄠€優良品種,在風味、產量、抗逆性等方面各有特點,榮獲國內外10多項大獎。截至目前,全縣有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和電商企業1300余家,產銷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果農人均純收入超過1.3萬元,獼猴桃產業成為當地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陜西錨定優勢產業,全力推動全省果業提質增效。
陜西緊抓生產提質和營銷增效兩個關鍵,立足“穩面積、提質量”,聚焦蘋果和獼猴桃兩大產業,積極開展“強苗木、優布局、高效園、后整理、促營銷、全鏈條”六大行動,以高品質支撐產業發展,用市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果樹種苗繁育體系建設、制定《陜西蘋果優質高效技術生產規程》、發起成立陜西蘋果產銷聯盟、開展“陜果貸”金融產品試點、舉辦新型栽培技術培訓……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有力推進了全省果業生產高質量發展。
同時,我省加強果品產銷對接,持續開展“陜西水果網絡特色季”系列活動,線上線下各類果品推薦展銷活動此起彼伏。在2021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發布的100個區域公用品牌中,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大荔冬棗等6個品牌榜上有名。2021年,全省園林水果產量1896.46萬噸,其中蘋果產量1242.46萬噸,獼猴桃產量129.43萬噸,均居全國第一。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也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主體。
4月17日下午,位于涇陽縣王橋鎮的陜西雅泰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線正緊張有序運行?!笆称飞a必須在密閉安全的環境中進行?!痹摴究偨浝沓滔捕鹫f,“我們引進國際先進的生產和檢驗設備,實現了生產全過程電腦可視化控制?!?/p>
從養殖個體戶、羊奶收購站,發展到集奶山羊飼養和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羊乳企業,程喜娥始終堅信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公司引進各種先進的檢測設備120多臺(套),對產品的營養成分、農藥獸藥殘留等,從鮮奶收購、生產過程到成品全項目批批檢驗,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背滔捕鹬钢叭珖称饭I優秀龍頭食品企業”“陜西省質量誠信示范單位”等牌匾說,食品企業干的是良心產業,質量和品牌是企業永恒的資本。公司的產品暢銷全國31個?。▍^、市)600多個大中城市,尤其是“朵恩”“雅泰牧歌”“小二放羊”等品牌羊奶粉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作為陜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陜西雅泰乳業有限公司通過村企聯合、基地連戶的方式,與當地群眾建立起穩定的產業鏈接機制。為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群眾切身利益和企業綜合效益,公司對所有合作的養殖戶實行統一飼喂標準、統一養殖技術、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奶源管理,保護價全部收購“四統一?!惫芾矸漳J?。
健全的保障機制,進一步激發了當地群眾養殖奶山羊的積極性。
涇陽縣王橋鎮船頭村村民劉琦近兩年收入實現翻番?!皠傞_始養殖奶山羊,由于規模小、奶價不穩定,收入少。自從2019年與雅泰乳業建立合作關系,養殖規模迅速擴大,所有鮮奶收購價高于市場價格收購。我去年純收入10多萬元,今年能達到30萬元?!眲㈢钣懈杏|地說,“大樹底下好乘涼?!?/p>
世界奶山羊看中國,中國奶山羊看陜西。奶山羊是陜西在全國最具優勢的特色產業之一。為加快推進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步伐,2018年,陜西提出發展以千億級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努力建設國內一流、世界馳名的奶山羊產業集群示范區;全面構建品牌引領、加工帶動、農戶參與、多方共贏的聯農帶農機制,全省有7.7萬余戶農民鑲嵌在奶山羊產業鏈上。
2021年,全省奶山羊存欄約260萬只,約占全國的48%,羊奶產量約70萬噸,約占全國的61%,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30億元;全省奶山羊良種規模、奶山羊存欄、羊奶產量、產業聚集度、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產量、羊乳制品市場占有量7項指標均穩居全國第一位。
一項項名列前茅的數據背后體現出陜西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豐碩成果,從陜北高原到關中平原再到秦巴山區,各具特色的富民產業在三秦大地蓬勃發展。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三秦父老踔厲奮發、躬耕不輟,奮力譜寫陜西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