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網 > 鄉村文藝

                                          鄉野春味

                                          作者:王英輝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边@是外公每年都要掛在嘴邊的嘮叨,我早都聽煩了,可他依然會牽著我的小手,扛著鋤頭,叼著煙鍋,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

                                          場院邊的半畝三分田,一行行,一畦畦,總被外公栽得嚴嚴實實,種得密密匝匝。外公是務農的好把式,在地里刨了多半輩子,這些活計對他而言,不過是暮春里疏松筋骨的一項鍛煉而已。只見他動作麻利、“業務”嫻熟地蹺過挖好的一溜小坑,幾乎不怎么用眼睛瞧,敏捷地將一顆顆豆兒拋出去,總是不偏不斜地擲向目的地。我緊緊跟在外公身后,兩只腳丫子來來回回向前踢蹬著,及時將一個個坑口用虛土掩埋住。緊接著,我掂過一根長長的木棍,幫著外公將一桶桶水抬到地中央,一瓢一瓢將土地澆透灌飽。

                                          我嘴饞,總不失時機地提醒外公栽一些紅薯苗,這樣,到了深秋和寒冬,便隨時能吃到甘甜可口的烤紅薯。全家人三九天的早飯往往都是紅薯苞谷糝,外公自然不會忘了抓過自家的蔥秧,從鄰居那換來綠油油的紅薯苗。當嫩生生的秧苗齊刷刷扎根地頭時,外公滿足地吧嗒著旱煙,自顧自地說著:“谷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屋后的那棵香椿樹是十多年前搬遷時,從溝里攫上來的一株幼苗,父親帶著我們姐弟,將它種植在了廁所后面的一方空地上。轉眼間,它已長成碗口粗的大樹了。此刻,猴兒一樣的姐姐,正踩在木棚頂的油毛氈上,哧溜溜就攀爬到了枝丫間。她騎在樹杈上,一只手緊緊抓住樹干,另一只手舉著扎有長鐵鉤的竹竿,快速擰著勾著,一叢叢鮮嫩的香椿芽就落在了厚厚的草坪上。父親拽著上幼兒園的妞妞,端個碩大的搪瓷缽,一邊撿拾著紛紛墜下的香椿,一邊不無擔心地沖高處的姐姐吆喝:“夠啦夠啦,快下來!”

                                          一堆堆剛采摘下的紅褐色香椿芽兒,擱在哪里都能散溢出一縷獨特的清香來。香椿炒雞蛋是父親的拿手菜,多年來一直被親友們津津樂道。也緣于老宅的那棵樹,我們全家得以在每年谷雨前后享盡口福,餐桌上幾乎頓頓不離香椿。

                                          父親把備受大家青睞的香椿分成若干份,一一送出去,保證人人都能在谷雨前品嘗到無公害純綠色的美味。剩下的香椿芽兒,全部淘洗干凈后,先在開水鍋里翻兩滾,焯燙片刻,接著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用手擠捏干水分,同時加入花椒、姜絲、鹽、白酒等調料,用手反復揉、按,再次控淋掉水分后,盛入事先擦拭干凈的玻璃瓶中,擰緊蓋子,封閉放入冰箱。大概一周左右就可食用了,而且可以長期儲存,隨時佐餐,常伴常鮮。

                                          雨生百谷,滋潤萬物,谷雨時節就這樣如約而至了。作為萬木葳蕤的春日最后一個節氣,我們憧憬農田在未來季節里的豐饒收成,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各色美味,眺望欣欣向榮歲月里孕育出的又一個驚喜與希望!

                                          (責編:李茹)

                                          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