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網 > 秦農論語

                                          秦農論語:謹防“長”出來的形式主義

                                          作者:黃敏

                                          形式主義一直是政治生態中的頑疾,也被老百姓深惡痛絕。雖然被反復整治,但因形式主義善于“偽裝”“變裝”,總能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重組”,以更隱蔽的姿態重現,有時讓人難以甄別。清除舊的形式主義,防止新的形式主義,既是政治生態整治的老課題,也是對新形勢下制度創新的新考驗。

                                          近年來,各地都在推進治理機制創新,出現了塘長、路長、田長、地長、樓長……不可否認,此類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了基層治理,贏得群眾的好評。但“×長制”在一些地方運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長”往往有名無實,對工作不但沒有推動作用,反而增加了基層工作負擔,成為形式主義的“溫床”。

                                          作為一種治理創新模式,實行“×長制”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整合資源、細化任務分工、層層壓實責任,進而實現上下聯動、精準發力、高效治理。比如有些地方的“河湖長制”就落得細、落得實,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不是每一個“長”都能隨意設置。如果脫離實際,不求實效,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地照搬照抄,流于表面,所設立的“×長”就難以產生長久的工作實效。

                                          基層治理需要不斷創新,但“長”出來的形式主義也需要時刻警惕。防止“×長制”滋生新的形式主義,首先在制度制定上,要切合行業領域實際,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始終以務實管用為標準,從頂層設計上保證思路與辦法合理合拍。機制創新的落腳點在于實效。只管制定不管執行、只造聲勢不見效果的創新都是紙上談兵。有了適用的制度框架,還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科學的運行方法,讓各級“長”都能在實踐中夯得實責任、見得了實效,才能避免形式大于內容。

                                          千招萬招不如一個實招?!啊灵L制”往往是多級“長”聯動機制,但有的“長”只負責找問題、做安排,或者把做方案、造臺賬當落實,留“痕”不留“心”,大量工作下壓到鎮村一級,造成一人干、多人看的局面,久而久之就會淪為形式主義。唯有實干出真績。狠抓落實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而是要真正行動起來,厘清各級職責,明確每個“長”干什么、怎么干、誰監督,層層推進,責任共擔。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整治形式主義重在常抓不懈。經濟要發展,鄉村要振興,必然會涌現更多的創新舉措、創新模式,一些披著“華麗”外衣的“×長”就可能乘虛而入。因此要時刻警惕,對任何新“長”出來的形式主義都要露頭就打,堅決反對,用實際行動確保機制創新、基層治理高效落地。

                                          (責編:劉鶴)

                                          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