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食體驗、觀光旅游、形象展示于一體的臊子面文化產業園。
外地人到岐山,臊子面是必嘗美食。
岐山臊子面是岐山縣的風味名吃,起源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的祭祀制度,被譽為中國面食的“活化石”,如今已被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時也是“中華名小吃”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一碗岐山臊子面,不僅是一道地方特色美食,更是岐山縣最為鮮亮的“地域符號”和“經濟符號”。2021年,岐山縣“一碗面”經濟總產值突破140億元,撐起岐山縣域經濟的“半邊天”。
“一碗面”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近年來,岐山縣按照標準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思路,一方面聚力打造以臊子面為龍頭、以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的“一碗面”經濟工程;一方面強化品牌建設,加快推動“百城千店”工程,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連鎖經營拓展銷售鏈,將這一風味小吃打造成前承種養業、中載加工業、后連餐飲業和文化旅游業的現代特色產業。
“讓‘風土鄉味’變成‘中國味道’?!边@是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負責人凈寧波的情懷。幾年前,返鄉創業的凈寧波創立陜西秦憶濃食品公司,打造集美食體驗、觀光旅游、形象展示為一體的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致力于臊子面的標準化生產。
“企業生產的各種食材都有標準,做面、調湯、制臊子、切底菜等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流水線生產,并可抽真空包裝以便攜帶?!眱魧幉ń榻B,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生產即食臊子面100萬箱、家庭料理型臊子面100萬箱、肉制品5000噸、五色干菜500噸、專用湯料2000噸的產能,探索出了一條岐山臊子面的原產地標準工業化路徑。
為了做大做強“一碗面”,岐山縣將做大“一碗面”經濟納入 “十四五”規劃,成立做大“一碗面”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2000萬元“一碗面”經濟產業扶持資金,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建立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優化金融服務方式,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等市場主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起成立岐山縣“一碗面”產業聯盟,組建專家人才庫,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智力、人力支持。
此外,圍繞“一碗面”經濟的要素構成,岐山縣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加快優質糧食、設施蔬菜、綠色養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導產業建設。全縣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全力打造以青化鳳家莊、益店南官莊萬畝有機小麥、富硒小麥,鳳鳴水泊村、雍川楊柳村萬畝設施蔬菜,蒲村、京當、故郡等10萬頭生豬綠色養殖,蔡家坡唐家嶺和棗林仝寨村優質獼猴桃等特色果品為核心的四大產業聚集區,整合資源要素,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推動產業鏈不斷延長。
為了構建多元銷售體系,岐山縣圍繞線上、線下布局銷售網絡,搶抓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機遇,加快建設“一碗面”電商產業園、零胡電商產業園,建成縣級服務中心及村淘電商服務站70個。截至目前,全縣發展電商企業137戶、電商個體853戶,“一碗面”電商交易額突破9億元,縣域電商發展指數綜合排名躋身全省電商十強縣。
“十四五”期間,岐山縣將堅持臊子面、搟面皮“兩輪驅動”、三產齊抓,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優質原料供應基地,推動全鏈條產品標準化生產,依托地理標志產品建設“一碗面”品牌體系,建立完善質量管控體系,持續做大“一碗面”產業,力爭到2025年“一碗面”經濟產值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10.2%。
記者 段承甫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