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網 > 三農觀察

                                          產量縮減 未來可能一“棗”難求

                                          紅棗“身價”翻番 棗農收入卻不樂觀

                                          作者:黃敏

                                          陜北紅棗。(資料圖)

                                          本報記者 黃敏 文/圖

                                          紅棗作為滋補佳品,素有“日食三棗,青春不老”之說。一直以來,紅棗的市場價格都比較穩定,但近期,紅棗批發及零售價格大幅上漲,且漲勢洶洶。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上半年紅棗價格還在持續震蕩中“跌跌不休”,自7月初以來,紅棗價格回暖反彈并一路飆升,鮮棗、駿棗每公斤從原來的10元左右漲至20元以上,狗頭棗每公斤從20元漲到50元左右。短短三個月,紅棗“身價”直接翻了一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本輪紅棗價格飆漲,創下了歷史新高。而今年全國各地紅棗大量減產,漲勢仍有空間,未來可能出現一“棗”難求的現象。

                                          價格漲勢洶洶 消費端波動不大

                                          近年來,紅棗的零售價變化幅度不是很大,鮮棗維持在每公斤8元到10元之間,干棗每公斤14元到20元。然而,不少市民發現,最近紅棗零售價突飛猛進,普通鮮棗每公斤超過了20元,干棗也貴得離譜。

                                          10月12日,記者走訪西安市多家農貿市場和超市發現,目前,市場上鮮棗流通量并不大,而干棗基本是去年的庫存產品,價格較往年均大幅提升。以干棗狗頭棗為例,品相差點的零售價每公斤50元左右,個頭較大的每公斤則賣到100元以上。

                                          “我主要用紅棗煲湯、煮粥,一次用上幾顆就夠了?!痹谖靼彩邢虒幝啡A潤萬家超市,市民李希穎拿著一袋一斤裝標價為69元的特級狗頭棗準備付款,“價錢貴點也沒啥,買一斤要吃好長時間呢?!?/p>

                                          來自榆林市的王曉丹則是個典型“棗迷”?!拔颐刻於家约t棗,泡水喝、空口吃,一斤棗也就吃兩三天?!闭谖靼彩袊硎袌霾少彽耐鯐缘ふf,太貴的不劃算,價位偏低、每公斤15元的灰棗也是不錯的選擇。

                                          西安市西影路“明明水果干貨店”負責人張明照告訴記者,近期紅棗價格上漲明顯,7月之前,駿棗零售價每公斤還不到10元,現在已超過20元,灰棗零售價也從每公斤8元漲到14元左右,線上價格更是飆升至24元以上。

                                          “我這兒的紅棗都是之前進的貨,那時進價還比較低,算是賣出了好價錢,一天銷量基本持平?!睆埫髡照f,紅棗有多種等級,價格高低不一,可以滿足市場不同需求。因此,紅棗價格大幅上漲對消費者來說并沒有太大影響。

                                          延川縣宏達棗業紅棗加工車間。

                                          貨源持續緊俏 生產端變中求穩

                                          金秋10月,正是紅棗豐收季。走在“中國紅棗之鄉”延安市延川縣紅棗主產區,成片的棗林枝繁葉茂,濃郁的“棗文化”將一方土地浸潤得生機勃勃。

                                          10月13日,在延川縣延水關鎮錦春棗業紅棗加工廠,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顆顆飽滿的紅棗經過篩選、烘干、高壓噴淋等10多道工序后,變身成更加美味的加工制品,銷往各大市場。

                                          “我們主要生產干棗、棗干、棗夾核桃等10多個棗產品。目前,新鮮紅棗已經上市,收購價上漲了近一倍,但產量下滑,貨源非常緊俏?!卞\春棗業負責人劉錦春介紹,該公司集紅棗等產品收購、倉儲、加工和銷售為一體,每年加工紅棗等系列產品3000多噸,價格上漲對企業來說是一場嚴峻考驗。他們一方面加大收購量,一方面研發加工產品,確保各條生產線正常運轉。

                                          延川縣是我省紅棗主產區之一,其中“狗頭棗”最具代表性,全縣紅棗種植面積20余萬畝。2020年產棗3.17萬噸,產值近1.2億元。

                                          延川縣棗業技術推廣和產業營銷服務中心主任高永強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不暢,加上市場消費能力下降,紅棗出庫緩慢,價格持續走低。直到今年7月初,市場開始反彈,價格一路飆漲。今年紅棗上市就高開高走,由于貨源緊俏,交易異?;鸨?。

                                          “今年駿棗售價每斤都在10元以上,狗頭棗每斤25元,優質的達30元以上,剛剛采收完就銷售一空?!备哂缽娬f,加工環節是紅棗產業的主要力量,在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延川縣20多家紅棗生產加工經營主體正有序生產、穩步推進。

                                          今年紅棗成熟期,延川縣組織相關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為棗農提供暖心服務。

                                          產量大幅下降 產業亟待提質增效

                                          眼下,我省300余萬畝紅棗已采摘完畢,本是收獲的季節,卻因紅棗大面積減產,主產區一片愁云,“有價無貨”讓紅棗產業提前經歷了一場“寒冬”

                                          10月14日,走進“中國棗鄉”榆林市清澗縣玉家河鎮舍峪里村,這個曾創下紅棗銷售額數百萬元的小山村,并沒有想象中的“火熱”。

                                          “去年紅棗豐收,價格卻不景氣。今年價格大漲,產量又跌到谷底。原來一畝地產棗600公斤以上,今年平均350公斤就算不錯?!鄙嵊锎宕迕耥f小平種植了20畝紅棗,7月以來市場行情大好,他正準備大干一場,然而果子成熟期卻遭遇連續陰雨天氣,成堆的紅棗爛在地里,讓收獲成了泡影。

                                          佳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全縣紅棗面積超過82萬畝。由于產量大幅縮減,這個曾經的“紅棗大縣”,如今正籠罩著陣陣“寒意”。

                                          “好不容易盼來好價錢,但好棗卻沒有多少?!痹诩芽h佳蘆鎮大會坪村,棗農馬寶平看著爛在地里的紅棗痛心不已。

                                          紅棗價格先抑后揚,佳縣林業高級工程師高峰憂心忡忡:“今年紅棗大量減產,裂果、爛果率很高,雖然價格大漲,但棗農幾乎沒有利潤。一部分棗農種植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打擊,一部分棗農看到價格上漲可能會盲目擴種,無論哪一種,都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p>

                                          記者調查了解到,我省紅棗種植主要以自然演變、粗放管理為主,抗災性較弱,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產量及品質都會受到重創,而這正是紅棗產業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題。此外,加快保底收購,推行農業保險等政策落地,也是保證紅棗豐產豐收亟待補足的短板。

                                          調查顯示,與去年相比,紅棗價格明顯上升。加上今年紅棗上市后,收購客戶大量流入,加大了紅棗的出庫量,這也注定了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紅棗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甚至一“棗”難求的狀況。

                                          業內人士分析,本輪紅棗價格暴漲,雖然減產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有市場炒作的影響。目前,紅棗價格依舊持上漲趨勢,但已經逐漸接近“天花板”。短期之內建議種植戶切勿盲目擴大種植,投資者也應低價買入為佳,同時加強風險防范,平穩跨越“震蕩期”。

                                          手記

                                          讓紅棗林成為黃河沿岸最美風景

                                          ■黃敏

                                          紅棗樹是我省陜北黃土高原地區傳統經濟林作物,素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近年來,紅棗產業在佳縣、吳堡、清澗、延川等地發展迅速,成為當地林業產業的重要支柱,但發展中樹齡老化、技術瓶頸等問題也日漸凸顯。

                                          采訪中,記者穿行在陜北黃河沿岸的棗林間,能深切感受到,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對紅棗產業造成嚴重影響,“棗賤傷農”或“有價無貨”都已不容忽視。

                                          一邊是市場價格一路回暖,一邊是產地產量大幅下滑,深陷“冰火兩重天”的紅棗產業,要想真正走出發展困境并非易事。

                                          “陜北紅棗栽植歷史悠久,是我省黃河沿岸優良的原生態種植品種。然而,長期以來陜北紅棗多是采用傳統露地栽培,加上雨量增加、管理粗放,紅棗種植生態有惡化趨勢,加快技術攻關已迫在眉睫?!蔽鞅鞭r林科技大學林學院博士黃建認為,推動紅棗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的有效引領,更需要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拓展延伸產業鏈,不斷提升紅棗產業附加值。

                                          如今,我省百萬畝紅棗種植基地正加快推進,這既是黃河流域經濟林建設的現實選擇,也是市場倒逼產業提質增效的生動寫照。相信隨著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省紅棗產業定會迎來發展的“春天”,“秋來紅棗壓技繁”的豐收場景也將成為黃河沿岸最美的風景。

                                          掃碼觀看視頻

                                          (責編:劉鶴)

                                          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