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網 > 鄉村振興 > 新聞速遞

                                          棗園結碩果 生活更香甜

                                          作者:何艷艷

                                          佳縣紅棗(資料圖)

                                          本報記者 何艷艷 文/圖

                                          從佳縣縣城出發,由沿黃公路向北15公里,就來到了朱家坬鎮泥河溝村,這里有一片聞名于世的千年古棗園。

                                          8月12日,記者走進泥河溝千年古棗園。淡淡的棗香撲面而來,一棵棵棗樹,枝干粗實碩大,枝條繁盛,或舒展或盤曲,姿態各異。

                                          泥河溝千年棗園是佳縣古棗園核心保護區,栽培面積 36 畝,古棗樹1100余株。佳縣古棗園系統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千年古棗群落,2013年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第一批名單,2014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遺產地涵蓋佳縣沿黃河邊8鎮1街道。

                                          1 天下紅棗第一村

                                          泥河溝村是佳縣黃河岸邊的一個古村落,全村有1017人,總土地面積9.1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90畝,棗林面積1900畝。

                                          專家認為,棗是由酸棗馴化而來。泥河溝村落周圍不僅有身上長刺、植株矮小的酸棗灌木類型,還排布著由灌木到喬木的各種演化標本。古棗園包括 3個酸棗品種群共 16個地方品種。因此該村被專家認定為我國乃至世界棗樹的重要起源地和栽培中心。

                                          據史料記載,泥河溝村從公元400年左右就開始栽植棗樹。古棗園生長著30余棵千年以上的古棗樹,樹齡最長的一棵已有1300多年,被專家譽為“活化石”。其樹高8.3米,干周3.41米,冠幅13.4米,被稱為“棗樹王”。泥河溝村的千年棗樹群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棗樹林,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種植棗樹的鮮活證據。因此,泥河溝村也被譽為“天下紅棗第一村”。

                                          泥河溝村老一輩人常說,只有聽到黃河濤聲的棗才是最好的棗。黃河灘地相對肥厚、背風,很少有自然災害,特有的氣候給古棗樹創造了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

                                          “泥河溝不僅守著黃河,而且三面環山。這里早春升溫快,棗樹發芽相對早一些,延長了棗的生長期。到了秋季,棗果成熟時,這里溫差又大,有利于糖分和風味物質的轉化,使得泥河溝的油棗成為我國十大名棗之一?!奔芽h古棗園系統保護辦公室首席專家高峰介紹。

                                          佳縣古棗園系統保護辦公室首席專家高峰在棗園示范基地介紹紅棗栽培技術。

                                          2 保護古棗園 生態成效顯

                                          佳縣古稱葭州,位于黃河中游晉陜峽谷西岸,大約有3000多年棗樹栽培史,紅棗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紅棗名鄉”。

                                          佳縣棗樹多生長在黃河岸邊貧瘠的坡地上,經過千百年的選育培植,紅棗樹成了當地優質的適生樹種,其生物多樣性保護、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高峰介紹,棗樹的適應性強、耐干旱;棗樹枝葉攔截了雨水,加上各種集水措施,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棗樹的根伸展能力很強,匍匐根系較多,側根發達,固持表層土壤的能力非常強。同時,古棗園中的棗樹樹齡較長,能起到良好的土壤持水能力以及防風效果。

                                          此外,佳縣古棗園系統蘊藏了精湛的農耕技藝,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形成了人與棗樹種群互利共存的典型生態系統,棗林里種植農作物或者在棗樹下養雞等模式。棗糧立體栽培技術被現代科技證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術。

                                          “十三五”期間,佳縣探索出“棗樹防護林強力降高塑形技術”的防沙治沙新路徑,主要采用降低樹形、稀疏枝條的管理方法,累計實施18萬余畝棗林,有效改善了棗樹的長勢,提高了其防護效能和經濟效益,土地荒漠化、沙化趨勢得到進一步控制。該項技術取得“陜西省科學技術成果”認證和“榆林市科技成果創新一等獎”榮譽稱號。

                                          近年來,佳縣先后投資5億元進行古棗園系統1.5萬畝宜林山體治理,完善了古棗園系統防洪擋墻,建設了沿黃公路升級改造、古棗園防護圍墻等多項保護性工程,為古棗樹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古棗園系統生態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3 打造產業鏈 挖掘新價值

                                          “目前,佳縣棗林面積已達82萬畝,其中盛果面積達53萬畝,有機紅棗基地30萬畝。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明顯減少,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觀,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奔芽h林業局局長張志平說。

                                          佳縣紅棗果大、皮薄、肉厚,甘甜味美,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2020年,佳縣紅棗喜獲豐收,產量3億公斤,產值18億元。顆顆紅棗幫助佳縣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一天能做幾十斤60度的酒,一年下來能賣兩萬多元?!奔芽h木頭峪鎮王寧山村脫貧戶張德龍高興地說,“村里把市場打開了,肯定能帶動起小作坊了,質量關把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p>

                                          王寧山村佳州紅酒業合作社圍繞紅棗深加工打造了原生態循環產業鏈,開發出紅棗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個產品,不斷增加紅棗附加值,走出了一條紅棗產業帶動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來,佳縣加速開發千年有機紅棗市場,截至2020年底,紅棗加工企業58個,其中省級林業龍頭紅棗加工企業8個、市級林業龍頭紅棗加工企業7個,10家企業獲得SC(食品生產許可)認證。

                                          對于紅棗產業,佳縣除了開發紅棗系列產品外,還在棗木上做起了大文章。

                                          佳縣向陽灣村黨支部書記賀建強介紹,該村采用棗木制作菌棒,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60余畝。該基地可年產棗木菌棒50萬棒、干菇6000余公斤,帶動周邊7個鄉鎮11個村2877戶8279人從事菌菇種植產業。

                                          “當前,佳縣紅棗產業面臨基地龐大、加工能力弱、銷售渠道窄等問題,大多數加工企業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奔芽h紅棗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馬新平說,下一步,佳縣將以強化基地建設為抓手,打造優質的新品種有機紅棗示范基地,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提高佳縣紅棗的知名度。

                                          手記

                                          在保護中開發

                                          ■何艷艷

                                          千百年來,耐旱的棗樹被佳縣人視為“保命樹”“鐵桿莊稼”。在泥河溝村,逢年過節,吃棗糕、棗燜飯,棗文化特質滲透到了當地傳統生產、知識、節慶、人生禮儀等重大社會、個人的文化行為中,是一地之寶,更是全世界的遺產、全人類的瑰寶。

                                          每年佳縣還舉辦較大規模的棗花節、采摘節、開桿節及豐收節等活動,宣傳古棗園系統農業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認識和領略千年古棗所蘊含的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正確認識古棗園系統的價值,尋找保護與發展的“平衡點”,保護優先,適度利用,解決佳縣紅棗生產中存在的古樹缺乏保護、古棗園管理粗放、古棗品種老化等問題刻不容緩。

                                          相信通過對古棗園及棗文化保護,佳縣古棗園系統將成為紅棗產業生態發展的示范基地、黃土高原紅棗文化的展示窗口,農業文化遺產深層次的價值也將會更加突出,對紅棗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影響將更加深遠。

                                          掃碼觀看視頻

                                          (責編:劉鶴)

                                          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