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榆林市榆陽區岔河則鄉一望無際的馬鈴薯蔚為壯觀。
記者 艾永華 文/圖
金黃鮮亮的馬鈴薯、潔白如雪的馬鈴薯淀粉、晶瑩剔透的馬鈴薯粉條……7月25日上午,位于榆林市沙河公園的馬鈴薯產品展區人頭攢動,琳瑯滿目的馬鈴薯產品贏得參觀者交口稱贊。榆林馬鈴薯及其相關產品在第二十三屆中國馬鈴薯大會上再次大放異彩。
從過去的“救命薯”到現在的“致富薯”,榆林市不斷改良品種、改進生產方式,馬鈴薯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歐地理標志互認產品,榆林馬鈴薯因色澤鮮亮、薯形美、口感好、品質優、干物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耐儲耐運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暢銷國內外市場,被譽為沙窩窩里的“金蛋蛋”。
走過數百年的歷史
成為主導產業
7月26日上午,榆林市榆陽區岔河則鄉一望無際的馬鈴薯蔚為壯觀。這一場景令參加中國馬鈴薯大會的各界人士嘆為觀止:“榆林馬鈴薯太美了!”
“這里是陜西大地種業集團第二農場,總面積6000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優質牧草等作物?!睋ぷ魅藛T介紹,該公司從2017年開始實施草薯輪作倒茬技術推廣項目,通過草薯輪作,可實現減少馬鈴薯病害、改善土壤結構、培養地力的良好效果,為榆林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規?;l展、標準化生產,正在成為榆林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方向。
“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的榆林是馬鈴薯生長的黃金地帶,種植馬鈴薯有300多年歷史。作為榆林的傳統優勢作物,多年來,馬鈴薯在解決榆林人溫飽和廣大農民脫貧致富進程中功不可沒?!庇芰质修r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葉慶隆說,為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榆林市通過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補短板,堅持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馬鈴薯產業實現了由低水平的資源擴張型向高水平的質量效益型轉變的目標。
從2013年開始,榆林市積極建立馬鈴薯良種擴繁體系,累計引進推廣了16個優良品種,全市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標準化規?;N植基地良種覆蓋率達到100%。馬鈴薯種植經營主體由傳統分散種植的小農戶,逐漸轉變為規?;?、標準化、集約化種植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隨著馬鈴薯種植向優勢區域集中,適度規?;N植面積增加,整體種植水平不斷提高,全市馬鈴薯平均畝產為1540公斤,在規?;?、標準化種植條件下,畝產最高可達6000多公斤,單產水平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全市常年種植馬鈴薯260萬畝,年產鮮薯400萬噸,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地級市第四、總產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成為我省唯一的馬鈴薯主產區和優勢產區、全國馬鈴薯生產五大地級市之一。
舌尖上的馬鈴薯
榆林人的記憶
洋芋擦擦、黑楞楞、洋芋餅,以及以洋芋為配料的大燴菜、拼三鮮等榆林小吃令人垂涎欲滴。7月24日,在經歷了蒸、炸、炒、燉等10多道工序后,榆林人民大廈的廚師烹調出7道涼菜、10道熱菜、3道湯,這20道菜(湯)組成形色香味俱全的馬鈴薯盛宴,讓參加馬鈴薯大會的河北秦皇島客商王輝贊不絕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綠色健康?!?/p>
榆林屬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十年九旱,糧食作物廣種薄收。唯有馬鈴薯適應性極強,是祖祖輩輩榆林人生存的依靠。
“榆林人習慣把馬鈴薯叫洋芋,洋芋對榆林人來說可謂‘通年不斷,三餐不離’。在榆林農村,家家都有一個洋芋窖,每年秋季馬鈴薯入窖,一直吃到第二年五六月馬鈴薯收獲?!庇芰质旭R鈴薯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杜清榮說,不只是農村,城里人的餐桌上也頓頓少不了洋芋,即使不是洋芋也會是洋芋加工的粉條或其他食品,真是“菜也洋芋,飯也洋芋”。
榆林人最快樂的童年記憶,可能是約幾個小伙伴到山上燒洋芋?!皩偼诔鰜淼男迈r洋芋放進火堆中燒烤,皮焦里酥,香氣撲鼻?!被貞浧鹦r候的生活場景,年近花甲的榆林市民李廣平仍然念念不忘,“那就是家鄉的味道?!?/p>
在長期的飲食習慣中,榆林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馬鈴薯飲食文化,不用說酒店里的大廚,農家婦女也可信手拈來十樣八樣的洋芋菜肴。以洋芋為主食材的小吃不下20種,與各類蔬菜肉食搭配做成的美味佳肴更是花樣別出。
榆林馬鈴薯不僅以優異的品質受到人們的喜愛,馬鈴薯衍生產品同樣備受消費者青睞。截至目前,榆林市從事生產銷售馬鈴薯的專業合作社有60多家,年外銷鮮薯150萬噸以上;有馬鈴薯加工企業10多家,專業加工村20多個,年加工轉化馬鈴薯40多萬噸,生產的淀粉、粉條、粉皮等產品遠銷國內外。
匯聚行業頂尖力量
新起點上再出發
“榆林的山來榆林的水,土豆花兒為你開……”在第二十三屆中國馬鈴薯大會上發布的馬鈴薯之歌——《土豆花兒為你開》很快傳唱開來,優美的歌詞、歡快的旋律表達出榆林馬鈴薯產業的蒸蒸日上。
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馬鈴薯大會在榆林召開后,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榆林綜合試驗站建成運行,榆林市農科院被確定為陜西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和陜西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2014年,榆林市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加強農業科技及產業合作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框架協議》,共建馬鈴薯試驗示范站。從此,榆林馬鈴薯生產科技水平不斷提升,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制定出適宜全市不同區域的栽培技術規程,有11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榆林市山旱地馬鈴薯平均增產10%以上;灘水地馬鈴薯畝產4000公斤以上,平均節水30%、節肥20%。
12年后的今天,第二十三屆中國馬鈴薯大會再次在榆林召開。來自全國的馬鈴薯領域頂級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等相聚榆林,圍繞馬鈴薯產業與綠色發展主題,共話中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路徑與美好未來。
“榆林馬鈴薯增產潛力巨大,市場前景看好?!迸c會專家認為,隨著生產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和加工業的發展,榆林馬鈴薯有望實現總產量倍增、總產值翻番。
“本次會議不僅是對榆林馬鈴薯產業發展成果的全景展示、集中宣傳,更是對榆林馬鈴薯產業發展的一次問診把脈、高位推動,必將進一步提升榆林馬鈴薯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比~慶隆說,榆林市將從中國馬鈴薯大會中汲取能量,緊盯“全國最優、國際知名菜用商品薯基地和世界馬鈴薯美食之都”目標,堅持穩定規模與提質增效同步推進,力爭到2025年,全市馬鈴薯總產量超過450萬噸,單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加工轉化率達到30%,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