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游演的翟家坡社火。
本報記者 韓小珍 文/圖
村莊整潔、風景秀美、生態宜居,掩映在山水和花木之間的小村,給人一種和諧、自然之美……4月10日,走 進“ 全 國 生 態 文 化村”——寶雞市陳倉區縣功鎮翟家坡村,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這邊是我們的社火主題文化廣場,側面這排浮雕介紹了社火從籌劃到表演的全過程。前幾年,我們確定好發展思路后,以這個廣場為中心,沿著金陵河岸建成了一條綠色生態景觀帶。這兩年,每到春暖花開時節,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睅е浾咝凶咴诖宓郎?,村黨支部副書記翟銀課介紹。
翟家坡村位于縣功鎮以南4公里處,寶平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6個村民 小 組 413 戶 1582 人 。2016年以前,全村主導產業以建筑業、運輸業、勞務輸出為主。近年來,該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城郊鄉村旅游觀光,依托文化產業化的力量,走出了一條資源與文化帶路、旅游搭橋、三產促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1 社火走出去 增收引進來
“發展鄉村旅游應本著立足鄉情、因村施策的原則。為了避免同質化問題,我們將村里的社火大旗重拾起來,用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個性風格,吸引游客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钡糟y課說。
翟家坡村是寶雞市確定的民間社火保護基地,社火表演有近200年歷史。該村依據社火傳統優勢,著力打造以社火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文化,以建設民間社火藝術館、社火主題文化廣場為重點,形成“整體布局、因地制宜、挖掘亮點、彰顯內涵 ”的發展思路和鄉村振興目標。翟家坡社火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也點燃了本地文化發展和生態旅游的新希望。
“我從六歲就開始參加村里的社火表演了,雖然演出期間很累,但我喜歡表演的感覺?!痹趯氹u市金臺中學上學的翟思琪告訴記者,今年14歲的她已是社火演出的“老演員”了,每年都會在社火演出中扮演不一樣的角色?!按迳蠒诖汗澠陂g排練,我一直也在課余期間積極參與,希望把優秀社火文化傳承下去?!钡运肩髡f。
利用原村小學改建的寶雞民間社火展覽館。
在翟家坡村,不僅表演藝術有傳承,社火相關文化、手藝也有傳承。目前,該村通過教育培訓已培養出社火臉譜傳承人30余名,社火化妝師8名,服裝師8名,高芯表演人才40余名,高蹺表演人才50余名。
“旅游旺季的時候,我們經常組織群眾在村里進行社火演出,引來寶雞及周邊群眾參觀游覽、裝扮體驗。同時,我們村的社火還經常走出去演?!钡糟y課告訴記者,在投資發展的同時,村上還大力宣傳推介社火藝術,積極聯系在省內外開展社火游演活動,每次演出的收入除了發放人員工資以外,結余部分用來充實村級集體經濟。
村民翟貴生是翟家坡村社火演出團隊的老成員。他說:“我們團隊成立十幾年了,通過去各地演出,鄉親們見識了外面的世界,改變了大家的傳統思維方式,還為困難群眾脫貧致富起到了扶智扶志的作用?!?/p>
社火文化走出去,群眾增收引進來。在每次社火外演之中,村里都會優先安排貧困戶和困難家庭的成員參加,并為他們專門置辦道具、服飾。另外,村里的社火傳習所還先后多次組織農村剩余勞動力、貧困戶、城鄉殘疾人員舉辦馬勺臉譜制作、刺繡等民間培訓班和講座,提高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技能。
目前,翟家坡村延伸社火產業鏈,開發社火衍生產品,以馬勺、葫蘆等居家工藝臉譜為代表的民間美術品深受社會各界群眾的喜愛和青睞,產品已銷往甘肅隴南、華亭及寶雞市區周邊等地。通過互聯網銷售臉譜、皮影、布藝手工品以及地方土特產,翟家坡村已經初步探索出集“看社火表演、品農家美食、觀自然風光、傳承非遺文化”為一體的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2 鄉村“一分田” 快樂多起來
“推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光有文化還不能留住游客,美麗鄉村的建設也是翟家坡村的一張名片?!钡糟y課介紹。2016年,翟家坡村依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緊緊抓住美麗鄉村試點示范村的契機,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生態景觀,在村口建起了荷花池觀賞園、社火展覽館和農耕文化體驗區,讓游客在了解社火文化的同時,還能賞景觀花,體驗農耕樂趣。
“這里文化展出形式豐富、藝術氣息也很濃,節假日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帶著家人和朋友來參觀學習?!?月10日,陳倉區社火愛好者仵軍宇和朋友參觀完社火展覽館后,深有感觸地說。
閑暇時,仵軍宇經常來翟家坡村,除了對社火文化情有獨鐘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在該村的親子小農場認領了自己的“一分田”。
“我就想著通過這種方式和孩子在大自然中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也可以陪著家里的老人體會一下久違的鄉愁?!必踯娪钫f。
“‘一分田’項目是以網絡開心農場游戲為雛形建立的。我們將土地以每30平方米為一個單位,劃分出近200個專屬菜園,每塊地以一年600元的價格面向社會有償租賃、自主認領、自主種植,認種者可以對自家田地自主管理?!钡糟y課說。
親子農場——“一分田”項目。
在“一分田”里記者看到,每“分”地的地邊上都插著編號牌便于認種者辨認,地里的菠菜、大蔥等農作物長得郁郁蔥蔥。翟銀課說,前來認種的市民不僅有帶著孩子的父母,也有退休后閑來無事的老年人,他們在這里能得到城市里體會不到的快樂。每逢周末,前來照看自家土地的人特別多。
“以前,這里是河灘,一下雨,臟水到處流,旁邊的莊稼地高低不平。這些年,經過土地修整填埋,村里建起了‘親子農場’體驗園?!钡糟y課指著一畦畦蔬菜苗自豪地說,“你看,前面這塊地里的蔬菜是市區一家餐館老板私人定制的,長勢不錯吧!”
“‘一分田’不僅可以讓許多家庭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同時我們也為認種土地的家庭提供照看服務。村里安排貧困群眾來當管理人員,幫助他們拔草、澆水,成熟了還會提醒一下他們及時收獲?!钡糟y課繼續介紹,“親子農場為翟家坡村每年帶來的純收入在6萬元以上,每畝地的收入可以達到6000元左右?!?/p>
“守著綠水青山,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依靠生態優勢,村民發展起了農家樂、特色種植和果蔬采摘等項目,真正實現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钡糟y課說。
如今,隨著文化產業的集群發展、鄉村旅游的模式創新、休閑農業的活力注入,翟家坡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腳印。村民增收致富、生活幸福,鄉村文明日新月異,翟家坡村先后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省級文明村、美麗宜居示范村、市級新農村建設五星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稱號。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